撇下所有的,跟从耶稣
研经日课第14天:
阅读经文:路加福音5:27-6:11
问题思考:
1. 这些经文记载了与文士、法利赛人的四次冲突。他们对耶稣的反对越来越厉害,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?耶稣的行动是根据什么真理和原则(正如祂的答复中所显示的)?
2. 36-39节。形式的宗教遇到耶稣带来的新生命时,会发生什么事呢?在这段经文中所记载的那些事件,如何说明这些真理呢?比较撒上15:22;来10:8-9。
注:
6:1。 在其它日子里,是允许这样作的(申23:25)。但文士视之为工作,所以禁止人在安息日这样作。
有一位学者(D. Daube)发现一个重复的模式 (比较4:15-30;5:17-26;6:1-11;11:14-54;13:10-17;20:1-8): (a) 耶稣和祂的门徒行了一个革命性的举动, (b) 法利赛人向他们抗议,有时只是感到惊奇,然后 (c) 耶稣做出宣告,他们因此无话可说。
默想经文:【路5:31】耶稣对他们说:“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,有病的人才用得着。
【路5:32】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,乃是召罪人悔改。”
自以为义的「法利赛人和文士」自恃圣洁敬虔、远离罪人,却不认为自己是需要救恩的「罪人」,所以对弥赛亚视而不见,反而「向耶稣的门徒发怨言」。他们所说的「罪人」,并不是指触犯律法、悖逆神的人,而是指无法严谨遵守律法的人,包括税吏(十八13;十九7)。
主耶稣与罪人来往,并不是因为认同罪人的行为,而是因为神的救赎就是要临到那些承认自己不义的人:「受伤的,我必缠裹;有病的,我必医治」(结三十四16)。祂虽然与罪人同席,但在罪上却「远离罪人」(来七26)。只有在罪上「远离罪人」的,才能就近罪人。
主耶稣说:「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;有病的人才用得着」。因为病人必须首先承认自己有病,才会去接受医生的帮助;罪人必须首先承认自己有罪,才能转向主耶稣的救恩。主耶稣有能力洁净麻风,也有能力洁净税吏;祂有权柄赦免瘫子,也有权柄赦免所有的罪人。但神救人的办法,是先赐下律法,使人知道自己是个有病的罪人,然后差派恩典的医生基督,让人得着医治和拯救。世人的难处不是不认识神,而是不认识自己;每个人都是必死的病人,但大部分人却是讳疾忌医。基督徒并不是没病的人,而是知道自己是已经病入膏肓的人;而「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,引我们到基督那里,使我们因信称义」(加三24)。
但主耶稣却宣告:「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,乃是召罪人悔改」,教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「不配」作为入会资格的团体,福音就是神的儿子亲自来洁净属灵的大麻风、医治属灵的瘫子,把不配的罪人接纳进神的国度。实际上,这世上并没有配进神国的义人(罗三10),自以为义的人,只会对救主视而不见;只有自觉不配的人,才是门徒被呼召去「得人」的对象。
法利赛人批评主耶稣的门徒,实际上是指责主耶稣没有受过「专业的」口传律法训练,所以带出的门徒不合格。但主耶稣却完全不提他们的教条,而是用圣经里「大卫和跟从他的人饥饿之时所作的事」,对比自己和门徒,暗示「主神要把祂祖大卫的位给祂」(一32)。根据律法,会幕里的「陈设饼」必须在安息日更换,换下来的饼只有祭司才能吃(利二十四8-9)。但大卫在逃避扫罗王的追杀时,和跟从他的人一起吃了陈设饼(撒上二十一1-6),却没有被神定罪。因为神重视人的生命,过于拘泥律法的字句。同样,神设立安息日,乃是为了让人得安息,并不是为了用繁琐的教条捆绑人。
法利赛人当然读过这段圣经,但却从未思想其中的真义,也无法体会天父的「慈悲」。因为一个没有经历过灵里饥饿的人,就不会呼求「不要向我止住祢的慈悲」(诗四十11);一个看不见自己罪污的人,也不会呼求「按祢丰盛的慈悲涂抹我的过犯」(诗篇五十一1)。人若把自己置身于救恩之外,虽然也可以把圣经读得滚瓜烂熟,但所看到的却不是应当顺服的真理,而是可以支持自己的教条。
「文士和法利赛人窥探耶稣,在安息日治病不治病」,表明他们并不怀疑主耶稣有医治的能力,只是为了「要得把柄去告祂」。犹太口传律法禁止在安息日医治没有死亡危险的疾病。如果主耶稣医治了,他们就会指控祂触犯教条;如果主耶稣不医治,他们又会指责祂没有爱心。连主耶稣亲自施行的神迹和医治,都不能改变「文士和法利赛人」刚硬的心;今天,我们若用行神迹来代替传福音、用医治来吸引人信主,最终都会成为「别的福音」(加一6)。
「那枯干一只手的人」并没有要求医治,但主耶稣却主动公开医治他,目的是为了揭穿「文士和法利赛人」的伪善和诡诈。主耶稣医治或不医治,都不是根据人的需要,而是根据祂的使命。
「那人就起来,站着」,表明他听出主耶稣的话里有权柄。
主耶稣问:「在安息日行善行恶,救命害命,哪样是可以的呢」,但却无人回答。因为「行恶、害命」显然违反律法,但「行善、救命」却要破坏教条,这让伪善的教条主义者们左右为难、只能沉默。
主耶稣吩咐右手枯干的人「伸出手来」,这简直就是强人所难。但希奇的是,这个人竟然顺服了主的命令,「把手一伸,手就复了原」;而更希奇的是,这个神迹不但没有感化文士和法利赛人,反而让他们「满心大怒」。
主耶稣并没有做任何「医治」的动作,只是说了一句与医治无关的话,就完成了医治。这样特殊的医治,并没有记录在犹太口传律法上,所以他们无法直接控告耶稣。但这些自以为敬虔的人不但没有降服在神迹面前,反而「彼此商议怎样处治耶稣」,眼里只见教条、不见「慈悲」。一个没有经过灵里枯干的人,就不会呼求「愿祢的慈悲临到我,使我存活」(诗一百一十九77);一个自以为义的人,也不会呼求「按祢丰盛的慈悲回转眷顾我」(诗六十九16)。人若把自己置身于救恩之外,虽然也可以引经据典,但心中却没有「慈悲」之心,对人是苛刻的、对自己却是宽容的。
主耶稣在安息日「行善、救命」,教条主义者却在安息日「行恶、害命」;倚靠肉体的人不管初心多好,结局都是害人害己。法利赛人之所以能得到犹太社会的尊敬,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,是因为他们可以娴熟地解释、实行一套复杂的教条,所以显得比人更高一筹、更加敬虔。但主耶稣却戳穿了伪善的教条,揭示了律法的真意,拆穿了法利赛人自高自大的根基。因此,这些教条的既得利益者在难堪之余,就「离弃神的诫命,拘守人的遗传」(可七8),欲把耶稣除之而后快。今天,有些人也是「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」(提前六5),用各种眼花缭乱的传统、哲学、诀窍和神秘经验来抬高自己、垄断真理。但真理并不复杂,「这道离你不远,正在你口里,在你心里」(罗十8);我们只要存着顺服的心认真读经,真理就不会被少数人垄断,因为每个信徒都是「有君尊的祭司」(彼前二9)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