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经日课第34天: 信心的抉择与属灵的永恒的价值
一、罗得的选择—眼目所见 vs. 信心所见
当我再次默想罗得的决定,我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人选择了一块地,而是他心中价值观的显露。他举目观看,他的眼目吸引的是“像耶和华的园子,也像埃及地”的富庶美景,却忽略了隐藏在其中的属灵危机。埃及象征世界的诱惑,而所多玛象征堕落和罪恶。罗得的决定并非一个中立的选择,而是一个向世界靠拢的选择。
这让我深深地省察自己:在生活中,我的决定是根据什么做出的?我是否过于倚靠自己的判断,而忽略属灵的引导?是否在无形之中,也像罗得一样,被世界的美好所吸引,而逐渐迁向所多玛?罗得一开始只是挪移帐棚但最终却“住在所多玛”,与这座邪恶之城认同。这种渐进式的堕落让我警醒:属灵的败坏并非一夜之间,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小选择中发生的。
在现代社会,我是否常常以“眼见”为依据?当面对事业发展、孩子教育、家庭规划时,我是否更多地考量物质条件、社会认可、安逸生活,而忽略神的旨意?世界的逻辑告诉我,追求成功、财富、地位是明智的选择,但神的道路却往往是舍己、信靠、等候。罗得的结局提醒我:当一个决定以“个人利益最大化”为出发点,而非“神的荣耀最大化”时,结局往往是灾难性的。
二、亚伯兰的信心
亚伯兰的决定与罗得形成鲜明对比。他放弃争夺,选择信靠神的应许。他并不是因为缺乏能力才让步,他完全可以据理力争,甚至凭长辈的身份优先选择。然而,他选择了一个属灵的原则——宁愿吃亏,也不抓住世界的好处。他的心胸宽广,不是因为他看不到肥沃的土地,而是因为他看到了更美的应许。
这让我想到自己的挣扎:当面对现实利益时,我是否也愿意做出“看似吃亏”的选择,因信心而甘愿放手?在服事、职场、家庭中,我是否愿意为了更深地信靠神,放下自己的掌控欲?我是否真正相信,神所赐的比世界能给予的更加丰盛?
马太福音16:25 说:“凡要救自己生命的,必丧掉生命;凡为我丧掉生命的,必得着生命。”亚伯兰的生命见证了这节经文的真实。他放弃争夺,神却让他得到了更大的产业;他不依靠所多玛王的财富,却因着信心,被至高神的祭司麦基洗德祝福。当亚伯兰放手世界,神却亲自成为他的赏赐。这让我明白:真正的富足,不是靠我能抓住多少,而是靠神在我生命中的工作。
三、两种价值观——短暂的满足 vs. 永恒的基业
罗得和亚伯兰的选择,其实是两种价值观的较量:
• 罗得选择地上的肥沃,却失去了一切;
• 亚伯兰选择天上的应许,却得着更丰盛的产业。
这让我再次思考:我的人生追求是什么?如果我的一生只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房子、更高的薪水、更安逸的生活,那最终和罗得有何不同?这些东西会带来一时的满足,但终有一天,像所多玛一样,都会被火焚烧。然而,若我愿意为主舍去眼前的利益,选择在基督里扎根,我所投资的将是永恒的国度,不会被世俗的风暴吞噬。
“你起来,纵横走遍这地,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你。”
这节经文让我看到,神的应许不是遥不可及的,而是需要我凭信心去行走、去经历的。我是否愿意放下短暂的安全感,去经历神更深的带领?我是否愿意舍弃自己掌控人生的幻想,而完全交托给神?
四、以信心行事,而非凭眼见
今天,我愿意在神面前做一个决志:我要操练信心的眼光,而非世界的眼光
• 在选择时,先寻求神的旨意,而不是依靠自己的智慧。
• 在面对利益冲突时,愿意让步,因我相信神的供应不会让我缺乏。
• 在面对世界的诱惑时,不随波逐流,而是站稳信仰立场。
• 在遇到挑战时,不靠人的方法,而是相信神必赐下胜利,如同亚伯兰击败四王。
愿我的生命不是一个像罗得那样“凭眼见”的人生,而是一个像亚伯兰那样“凭信心”的人生。求神帮助我,在每一个选择中,活出信心的见证,因我深知,真正的产业不在地上,而在神的国度里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