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经日课第43天: 珍惜属灵的福分:在信仰与现实的选择中持守到底
今天的研经让我对自己生命中的信仰态度有了更深刻的反思。从创世记24:61-25:34,我看到了三位人物:以撒、雅各和以扫,他们的生命故事映照着我内心的光景。我发现,自己有时像以撒,沉静但容易偏爱;有时像雅各,渴望属灵祝福但动机复杂;有时却又像以扫,因眼前的压力和需求而忽略了神的恩典。圣经不仅是历史的记录,更是我的镜子,照出我内心的真实状态。
1. 以撒的温和与软弱—我的安逸和偏爱
以撒在田间默想(创 24:63),让我想起自己也常喜欢独处,沉思人生的意义,与神交通。但同时,他偏爱以扫的软弱也让我不得不警醒自己。我是否也因个人的喜好而在无意间偏待某些人或事?我是否像以撒一样,容易被某些眼前的满足(如以扫的野味)吸引,而不够关注属灵的真正需要?
回顾我的生活,我常常在家庭、教会和生活中做出类似的选择。比如,在教养孩子时,我是否因他们某一方面的才华或能力而特别偏爱,而忽略了培养他们属灵生命的成长?在对待朋友时,我是否更倾向于亲近那些性格相投、令我感到舒适的人,而不是去关心那些真正需要属灵帮助的人?
以撒提醒我,属灵生命不仅仅是个人的默想与亲近神,更是要有公正和智慧的判断,不能因个人情感而影响对神旨意的顺服。
2. 以扫的短视与交易—我是否曾经用属灵的福分换取短暂的满足?
以扫用长子的名分换了一碗红豆汤(创 25:32-34),这不仅是个冲动的决定,更是对神的祝福的轻视。这个故事让我不禁问自己:我是否曾用神的恩典去换取短暂的满足?
回顾过往,我发现自己的确曾多次落入这样的陷阱。当生活压力沉重时,我有时会选择逃避,沉溺于某些世俗的安慰,而不是带着信心来到神面前。当忙碌占据了我的时间,我可能会减少祷告和灵修,宁愿花时间在娱乐、社交媒体或其他即时满足的事情上。我是否在不知不觉中,也像以扫一样,拿神赐予我的“长子名分”去换取那些转瞬即逝的东西?
以扫的问题不只是他“冲动”,而是他不在乎。他不在乎神的计划,不在乎属灵的价值,只在乎当前的需要。 这让我深刻反省:在生活中,我是否在乎神的呼召?是否珍惜神给我的恩典?还是像以扫一样,觉得“这对我有什么用?”
希伯来书2:14-17告诉我,耶稣基督并不像以扫,祂没有选择短暂的安逸,而是甘愿成为人的样式,忍受十字架的苦难,为了成就永恒的救赎。这让我意识到,我必须改变我的思维模式,不再因短暂的困难或诱惑而轻看属灵的祝福。
3. 雅各的渴慕与不完全—我的属灵追求是否出于正确的动机?
雅各虽然用计谋得到长子的名分,但至少他渴慕神的祝福。这让我看到自己的另一面—我是否真正渴慕神的祝福? 我是否像雅各一样,愿意付出代价去追求神的恩典?
但同时,我也意识到,渴慕神的祝福,并不等于可以用人的手段去实现。 雅各的问题在于,他用自己的方法去得到祝福,而没有等候神的时间。我是否也曾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,而使用不合神心意的方法?比如,在事工上,我是否有时会依靠自己的聪明,而不是单单仰望神?在生活中,我是否曾因等待神的应许太久而感到焦虑,甚至想自己去“帮助”神完成祂的计划?
雅各的故事提醒我,神所赐的祝福最终会临到,但重要的不是“得到”祝福,而是如何得到。 如果我是用人的手段去换取属灵的福分,那我最终还是会经历神的管教和熬炼。
4. 亚伯拉罕的信心—真正的属灵遗产
亚伯拉罕在世界历史上的显赫地位,不是因他的财富、权力,而是因他的信心。他愿意听神的话,离开本地本族;愿意等候神的应许,不管多少年;愿意献上以撒,不管多么不合情理。他的信心让我思考,我是否有同样的信心,愿意在神的时间里等候祂的作为?
加拉太书3:9,29告诉我,我若因信称义,就与亚伯拉罕同得祝福。这让我意识到,真正的属灵遗产不是地上的产业,而是信心的传承。 我作为一个母亲,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,不是财富,也不是知识,而是信仰的根基。我是否在生活中真实地活出信心,让孩子看到神的信实?我是否在困难中依然仰望神,而不是让焦虑和抱怨成为我生命的标志?
珍惜属灵的福分,在信仰的道路上持守到底
今天的研经让我重新省察自己:我是一个怎样的人?我如何对待神的恩典?我是否轻看属灵的祝福,追求短暂的满足?我是否渴慕神,但又用人的方法去得祝福?我是否真正像亚伯拉罕那样,凭信心等候神?
以撒、雅各、以扫,他们的生命故事都提醒我,信仰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上,而必须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。 我祈求神帮助我:
• 不因一时的疲惫或满足,而忽视属灵的成长;
• 不因短暂的诱惑,而轻看神的恩典;
• 不因等待太久,而想用自己的方法去达成神的计划;
• 真实地在生活中活出信心,成为后代信仰的祝福。
愿神赐我力量,使我不做以扫,而是成为真正属灵福分的承受者,在神的应许中持守到底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