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经日课第48天:祷告的操练与信心
一、祷告的核心:对神的信靠与顺服
在路加福音 11:2-4 中,耶稣教导门徒的祷告,成为我们的“战备口粮”(iron rations)。这是一份简短但全面的祷告,涵盖了敬拜、神国、供应、赦免和保护。我反思自己的祷告,是否真的符合这一模式?
首先,“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,愿你的国降临”,提醒我祷告的首要目标不是自己的需要,而是神的荣耀和国度的降临。我是否常常关注神的旨意,还是更多地以自己的需求为中心?我发现,在生活忙碌和压力中,我的祷告容易流于“求”—求平安、求顺利、求神解决困难,而忽略了首先寻求神的荣耀和旨意。我是否真正愿意让神掌管我的人生,甚至是在困难和挣扎中依然说:“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,如同行在天上”?
其次,“我们日用的饮食,天天赐给我们”,让我思考自己的依靠对象。我的生活是否真正相信神是供应者,还是更多地依赖自己的能力?尤其是当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,我是否忧虑、焦虑,而非单纯相信神的供应?这里的“日用饮食”提醒我信靠神每日的恩典,而不是执着于长远的不确定性。
“赦免我们的罪,因为我们也赦免凡亏欠我们的人”,让我反思自己的内心。是否有不愿意饶恕的人?是否有心里仍旧纠结、不愿放下的伤害?神已经赦免了我,我是否愿意照样饶恕别人?
最后,“不叫我们遇见试探,救我们脱离凶恶”,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软弱。世界的诱惑和试探无所不在,而我是否常常祷告求神保守自己?还是在遇到软弱跌倒后才想起祷告?这提醒我,在每日生活中都要依靠神的力量,不是靠自己挣扎,而是常存警醒,求神带领。
二、坚持祷告的态度:厚颜无耻的恳求
在 5-13 节,耶稣用比喻强调了祷告的态度—“情词迫切地直求”,甚至可以说是“厚颜地”求(boldly, impudence)。这个比喻中的人半夜去求朋友借饼,并不是因为朋友的友情,而是因他的坚持不懈,那人最终得到了所需的。
这让我省察:我的祷告是否有这样的坚持?是否常常因为没有立即看到回应,就灰心丧志,甚至停止祷告?有时,我的祷告只是短暂的、形式化的,甚至怀疑神是否真的会回应。但耶稣在这里强调:“你们祈求,就给你们;寻找,就寻见;叩门,就给你们开门。”(11:9)
神并不是一个冷漠的朋友,而是一位慈爱的天父。“你们虽然不好,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,何况天父,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?”(11:13) 这节经文提醒我,神不仅赐下物质上的需要,更愿意将最宝贵的—圣灵赐给我们。
但我的祷告是否真的是在寻求圣灵的引导,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需求? 我是否渴慕神的同在,胜过渴望神的恩典?神的应许不是仅仅给我们世上的祝福,而是要将最好的—祂自己—赐给我们。这让我重新思考:我的祷告是否常常只是为了今世的平安,而不是更深地追求神的心意?
三、从祷告到信心的操练
这些经文让我看到,祷告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诉说,而是对神信心的实际操练。我是否真的相信祂会垂听?还是在怀疑中祷告?我的祷告是否带着信心,还是出于例行公事?当祷告未被立刻回应时,我是否仍然坚持不懈?
耶稣鼓励我们不要因等待而放弃,祂告诉我们,天父比地上的父母更慈爱,更愿意赐下真正的好东西。因此,我需要学习持之以恒地祷告,相信神的时间和方式都是最好的,即使祂的回答不是我期望的,也要相信祂的美意。
反思与行动:
1. 调整祷告的焦点—让我学习先寻求神的国和祂的义,而不是单单注重个人需求。
2. 操练依靠神的信心—每天都要向神祷告,相信祂是我的供应者,而不是凭自己掌控一切。
3. 坚持祷告,不轻易放弃—即使没有立刻得到回应,我仍要相信神的美意,不停止叩门。
4. 求神赐下圣灵—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祝福,而是真正渴望与神更亲近,被祂带领。
愿我的祷告不再是随口一说,而是真实地活出信靠和顺服的生命。愿神帮助我,在祷告中更加坚定,经历祂的信实与恩典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