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冒伪善·研经日课第50天
阅读经文:路加福音11:37-52
问题思考:
1、37-44节。你会怎样概述法利赛人的过失呢﹖试将那些过失用现代生活的说法说出来。耶稣程序怎样的态度和行动呢﹖
2、45-52节。耶稣对律法师的三项指控是什么﹖请将那些指责用现代的说法说出来。谁在这方面仍难辞其咎呢?怎样可以避免这些罪呢﹖
问题一
法利赛人的过失(现代生活类比)
1、形式主义的信仰:
经文:他们注重“洗净杯盘的外面”,却忽略“里面的贪婪和邪恶”(39节)。
现代表现:只追求宗教仪式(如周日礼拜、禁食祷告),却对职场欺诈、家庭冷漠视若无睹;在社交媒体上标榜“虔诚”,实际生活中缺乏怜悯与公义。
2、选择性的道德标准:
经文:他们“将薄荷、芸香献上十分之一”,却忽略“公义和爱神的心”(42节)。
现代表现:严格计算教会奉献金额,却对贫困邻舍的需要吝啬;高举环保、动保等社会议题,却容忍种族歧视或剥削劳工的行为。
3、虚荣与虚假形象:
经文:他们喜爱“会堂里的首位”和“街市上的问安”(43节)。
现代表现:追求教会职分头衔以显地位,却不愿默默服务弱势群体;在属灵社群中争夺话语权,以属灵术语包装自我优越感。
4、误导性的影响力:
经文:他们如同“不显露的坟墓”,使人无意间被污染(44节)。
现代表现:以“属灵权威”之名传递错误教导(如成功神学),导致信徒追求物质祝福而忽略十字架的代价;用律法主义捆绑他人,使人失去信仰的自由与喜乐。
耶稣的态度与行动
直面虚伪:耶稣不因身处法利赛人家中而妥协,直接揭露其内外不一的本质(37-39节)。
呼唤本质回归:祂强调信仰的核心是“公义、爱神的心”(42节),而非外在规条。
挑战权力结构:耶稣公开批判宗教领袖的虚荣与误导性影响(43-44节),显明祂的勇气与真理的权威。
问题二
三项指控与当代类比
1、加重负担却不分担:
经文:“你们把难担的担子放在人身上,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”(46节)。
现代表现:教会领袖制定繁琐的规条(如服饰、饮食禁忌),却不提供实际支持(如对抑郁症信徒的关怀);要求信徒参与大量事工,却忽视他们的家庭与灵性疲乏。
2、虚伪的纪念与共犯结构:
经文:律法师修建先知坟墓,却承认自己祖先杀害先知的罪(47-48节)。
现代表现:高举历史伟人或神学传统(如宗教改革纪念),却容忍当下不公义(如教会对性侵事件的包庇);以“尊重传统”为名,拒绝改革过时的体制(如女性事奉的限制)。
3、垄断真理与误导他人:
经文:“你们夺去知识的钥匙,自己不进去,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阻挡”(52节)。
现代表现:神学院或教派垄断释经权,打压不同观点;用复杂教义术语制造知识门槛,使平信徒感到信仰高不可攀;回避社会议题(如种族正义、生态危机)的圣经讨论,导致信徒与现实脱节。
谁仍难辞其咎?如何避免?
难辞其咎者:
1、宗教领袖若以律法主义取代福音核心;
2、教会机构若维护体制利益高于真理;
3、信徒若以传统为借口拒绝悔改。
避免之道:
1、回归福音本质:以“爱神爱人”为最高律法(太22:37-40),简化不必要的规条。
2、行动与认信一致:若纪念先贤,就当效法他们的勇气(如对抗不义),而非仅立碑刻石。
3、开放真理的钥匙:以平民化语言教导圣经,鼓励信徒独立思考(徒17:11);积极参与社会公义,实践“行公义、好怜悯”(弥6:8)。
总结反思
耶稣的批判直指宗教伪善的核心——以神圣之名行自我荣耀之实。今日信徒当警惕:
信仰若只剩外在形式,便是“粉饰的坟墓”(太23:27);
真理的钥匙不是权力工具,而是服务众人的恩典之门(约10:9)。
唯有扎根于基督的爱与公义,才能避免成为“阻挡人进天国的绊脚石”(太23:13)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