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经日课第55天:进入窄门,活出真实的信仰
在今天的灵修中,我深刻地反思了耶稣在 路加福音 13:18-35 所教导的关于神国度的扩展、得救的门路以及祂对不信之人的怜悯。这段经文让我再次省察自己的信仰生活,思考我是否真的努力进入窄门,是否在传福音的事工上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,是否在面对不信和拒绝时能像耶稣一样充满怜悯而非失望。
我是否在努力进入窄门?
当有人问耶稣:“主啊,得救的人少吗?”(路 13:23),耶稣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,而是用“努力进窄门”来回答(24 节)。这句话让我意识到,得救的关键不在于对神学知识的掌握,不在于宗教仪式的参与,而在于是否真实地认识基督、倚靠祂、顺服祂。
回顾我的信仰旅程,我十几年前便有过信仰的接触,但真正进入信仰深处,是在经历了人生的挣扎、疑惑和恩典之后。我曾经以为自己有一定的属灵知识,也在教会中服事,但这是否意味着我就已经努力进入了窄门呢?这段经文提醒我,真正的信仰不是仅仅在外表上跟随耶稣,而是要有一颗愿意悔改、全然顺服祂的心。
我也想到许多时候,我是否会不自觉地依赖“宗教经历”而非真实的信仰关系?经文提到,许多人会在末日对主说:“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,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训过人。”(26 节)但主却回答:“我不认识你们。”(27 节)这句话让我警醒,我的信仰是否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敬虔,而缺乏真正的委身?我是否仍然依靠自己的好行为、过去的属灵经历,甚至是别人对我的肯定,而不是单单仰望基督?
主啊,求祢光照我,使我不要因自己的“宗教行为”而自满,而是愿意每日背起十字架,真诚地追随祢,努力进入窄门。
传福音的微小开始与神国度的扩展
耶稣用 芥菜种 和 面酵 来比喻神的国(18-21 节),这让我想起自己在传福音上的心态。我是否常常因为自己的努力看起来微不足道,就灰心丧志?有时候,我觉得自己向不信者分享福音,但对方没有立刻回应,或者对孩子的属灵栽培看不到明显的果效,就容易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意义。
然而,耶稣的比喻告诉我,神的国是从微小的开始逐渐扩展的。一颗小小的芥菜种,最终可以长成庞大的树;一点面酵,可以影响整个面团。这让我意识到,我的责任是忠心地撒种,而不是急于看到果效。或许,一句简单的福音话语,一次为他人祷告的举动,甚至是我的生活见证,都会成为神使用的种子,在祂的时间里成长。
主啊,求祢赐给我信心和耐心,让我忠心地播撒福音的种子,而不是因短期的看见而灰心。愿我相信祢的国度终必扩展,愿意成为祢手中谦卑的器皿。
面对拒绝与不信,我是否能像耶稣一样?
当耶稣面对法利赛人告诉祂:“希律想要杀你”(31 节),祂并没有退缩,而是坚定地继续祂的使命(32-33 节)。这让我想到,当我在信仰生活中遇到反对或拒绝时,我的态度如何?是否会因害怕人的反对而妥协,甚至退缩?
此外,耶稣对耶路撒冷的不信,并没有愤怒地定罪,而是满怀怜悯地说:“耶路撒冷啊,耶路撒冷啊!你常杀害先知,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!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,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,只是你们不愿意。”(34 节)
这让我深受触动。面对不信和拒绝,我的第一反应常常是灰心,甚至会不自觉地对某些人感到失望,觉得他们“无可救药”。然而,耶稣的心却是充满怜悯的,祂深知耶路撒冷的悖逆,却仍然愿意拯救他们。
我是否有耶稣这样的怜悯之心?我是否愿意像母鸡一样,耐心地、不断地呼唤人归向神?
这让我想到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中仍未信主的人。我是否愿意持续地为他们祷告,而不是因他们一时的拒绝而放弃?我是否在与他们相处时,展现出基督的怜悯和爱,而不是冷漠和论断?
主啊,求祢赐给我耶稣的心肠,让我在面对不信之人时,不是灰心或愤怒,而是满有怜悯、耐心和爱心地向他们见证祢的恩典。
今天的灵修让我对自己的信仰之路有更深的反思。我愿意在以下几方面作出调整和努力:
真实地追随基督,不倚靠过去的宗教经历,而是每天竭力进入窄门。
忠心地传福音,不轻看微小的开始,而是相信神的国度必然扩展。
在面对不信和拒绝时,以耶稣的怜悯之心去回应,而不是灰心或论断。
亲爱的天父,感谢祢的话语光照我,使我看到自己信仰的不足之处。求祢帮助我不满足于外在的敬虔,而是努力进入窄门,活出真实的信仰。求祢赐给我信心,在传福音的事工上忠心,不因看不到果效而灰心。求祢塑造我的心,使我能像耶稣一样,面对人的拒绝仍然满怀怜悯。愿我的生命成为祢国度扩展的一部分,使更多人因我的见证而认识祢。奉耶稣基督的名,阿们!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