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经日课第56天: 我在神的筵席上吗?
今天的经文让我深刻反思,我是否真正明白神国的价值?我是否真的活在耶稣所教导的谦卑与爱中?还是仍然深陷在世界的价值观里,不知不觉地拒绝了神的邀请?
我是否在寻求世界的首位,而忽略了天国的席位?
耶稣在路加福音 14:7-11 里教导我们,不要在筵席上争抢首位,而要谦卑自己,让主人来提升我们。这句话触动了我的内心。多少时候,我也像那些法利赛人一样,在人群中渴望被看见,希望被认可,希望占据“有利的位置”?
在生活中,我是否追求的是“人前的光彩”?是否在教会服事时,心里盼望的是人的称赞,而不是神的喜悦?我是否希望自己的努力被看见,而不是单单因爱神而做?
耶稣说:“凡自高的,必降为卑;自卑的,必升为高。”(路 14:11)
这提醒我,真正的荣耀不是来自人的认可,而是来自神的提升。如果我只是为了自己争取地位,那么即使表面上看似成功,我的心灵却仍是空虚的,因为我失去了神的同在。
耶稣自己是最好的榜样—祂本有神的形象,却甘愿取了奴仆的形象,降卑自己,顺服至死(腓立比书 2:6-8)。如果我的救主都如此谦卑,我又怎能心存骄傲,争取世上的位置,而忽略神国的真正荣耀?
我是否爱那些不能回报我的人?
在路加福音 14:12-14,耶稣说,我们不要单单请那些能回报我们的人,而是要去服事贫穷的、瘸腿的、瞎眼的—那些无力回报的人。这让我想到,我的爱是否带有条件?我是否更愿意帮助那些能回报我的人,而对那些无法回报的人冷漠?
在日常生活中,我是否愿意主动关心那些孤单、需要帮助的人?当我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时,我的第一反应是:“我能做什么?”还是:“这对我有什么影响?” 我是否选择性地去爱,只爱那些能给我带来益处的人?
耶稣的爱是无条件的—祂爱我们的时候,我们还是罪人(罗 5:8)。祂接纳那些被社会遗弃的人,祂服事那些无法给予祂任何回报的人。我是否愿意效法祂,去爱那些最被忽略、最需要爱的人?
耶稣应许说:“你就有福了!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报答你,到义人复活的时候,你要得着报答。”(路 14:14)
真正的赏赐不在今生,而是在神国。我愿意放下自己的计算,单单去爱,不求回报吗?
我是否用各种理由推辞神的邀请?
在大筵席的比喻中(路 14:15-24),那些受邀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找借口拒绝了神的邀请。他们的理由并不是什么邪恶的事,而是日常生活的事务:买地、买牛、娶妻。这些看似合理的理由,却成为他们错过天国的障碍。
这让我深思:在我的生活中,我是否也常常以“合理”的理由推辞神的邀请?
• 神邀请我更多地亲近祂,我却说:“主啊,我太忙了。”
• 神邀请我更多地服事,我却说:“主啊,我现在的情况不合适。”
• 神邀请我去传福音,我却说:“主啊,等我准备好了再说。”
我是否像那比喻中的人一样,把世界上的事务看得比神更重要?我是否用家庭、工作、娱乐、个人目标等各种理由,来推迟对神的回应?
然而,耶稣的比喻告诉我们,神的筵席终究要满座,而那些原本受邀但拒绝的人,将无缘进入。这让我深感警惕:如果我一直用各种理由推辞神,最终可能会发现,神的国已经充满了那些愿意回应祂的人,而我却被弃绝在门外。
神的邀请是出于恩典,我何等需要一个愿意回应的心,而不是被世界的牵绊所困住。
谁最终会进入神的国?
比喻的最后,主人说:“快出去,到城里大街小巷,领那贫穷的、残废的、瞎眼的、瘸腿的来。”(路 14:21)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。原本受邀请的人拒绝了,神就转向那些社会上最卑微、最被轻视的人。
这让我看到,进入神国的不是那些自以为义、自以为有资格的人,而是那些真正认识到自己需要神恩典的人。
进入神国的不是那些“好人”,而是那些知道自己不配、却仍然抓住恩典的人。
这让我想到,自己是否也常常像法利赛人一样,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好,以为自己不需要悔改?还是我真的意识到,自己和那贫穷的、残废的、瞎眼的、瘸腿的人一样,完全需要神的恩典?
我是否愿意谦卑自己,承认自己的软弱,向神敞开心,毫无保留地回应祂的邀请?
今天的默想让我重新省察自己:
• 我要放下对世界荣耀的追求,单单渴慕神的提升。
• 我要学习去爱那些无法回报我的人,效法基督的无私之爱。
• 我要警醒,不要用各种理由推辞神的呼召,而是立刻顺服。
• 我要谦卑自己,承认我需要神的恩典,像那些贫穷、瞎眼、瘸腿的人一样,欢喜领受神的筵席。
主啊,求你赐我一个谦卑、愿意回应的心,让我不要被世界的事务捆绑,而是单单渴慕你的国度。愿我不再推辞,不再犹豫,而是立刻回应你的呼召,进入你的筵席,享受与你同在的福分!
阿们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