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经日课第61天: 信心、饶恕、顺服与感恩
当阅读路加福音第 17 章 1-19 节时,我们会发现耶稣在这里教导门徒关于 绊倒人的危险、饶恕的要求、信心的本质、仆人的态度,以及感恩的回应。这些教导不仅关乎当时门徒的生命,也深深触及我们今天的信仰生活。在这段经文中,我们可以总结出门徒应当具备的四种品格:警醒、饶恕、信心、谦卑。
警醒——避免成为他人的绊脚石(1-2节)
耶稣首先提醒门徒,“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,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!”(1节)。这意味着,在这个堕落的世界里,人难免会受到试探,也难免会经历被绊倒的时刻,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自己的责任。耶稣用极端的比喻强调,若有人使“小子”跌倒,“就是把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,沉在海里,还强如他使这小子里的一个跌倒”(2节)。
这提醒我们要警醒自己的言行,不要成为他人的绊脚石。我们是否曾因自己的言语或行为,导致他人在信仰上跌倒?是否曾轻率地批评初信者,或是以不敬虔的生活方式,使人对基督徒的见证产生怀疑?主耶稣严肃地警戒我们:若我们让别人远离信仰,我们的责任是极大的。
饶恕——无条件地接纳悔改的弟兄(3-4节)
接着,耶稣强调了饶恕的重要性:“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,就劝戒他;他若懊悔,就饶恕他。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,又七次回转说‘我懊悔了’,你总要饶恕他。”(3-4节)
这个要求远超人的常理。一天七次?换作我们,可能一次两次还能忍,到了第三次、第四次,我们可能就会开始怀疑对方的悔改是否真实,甚至不愿再给机会。然而,耶稣没有给我们权利去衡量别人悔改的诚意,而是直接命令我们 “总要饶恕他”。
这对我们而言是何等的挑战!我们总是容易记住别人的过犯,而忘记自己也是蒙恩的罪人。然而,正如神在基督里一次次地赦免我们,我们也要以同样的心态去饶恕弟兄。真正的饶恕不是靠自己的力量,而是依靠神的恩典。
信心—超越理性的顺服(5-6节)
听到耶稣如此高标准的要求,门徒立刻回应:“求主加增我们的信心!”(5节) 他们意识到,要饶恕人七次,单靠自己的能力根本做不到,他们需要更大的信心。
耶稣的回答却出乎意料:“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,就是对这棵桑树说:‘你要拔起根来,栽在海里’,它也必听从你。”(6节) 这里,耶稣并不是在谈论信心的大小,而是在强调 信心的真实。信心并不在于我们的感觉或能力,而在于我们对神的信靠。即使是最小的信心,只要是对准神的,就能成就超乎想象的事。
这提醒我们,不要等待信心变得“足够大”才去顺服,而是要在软弱中凭信前行。真正的信心不是建立在自己的力量上,而是在神的应许中找到依靠。
谦卑—不求回报的忠心服侍(7-10节)
耶稣接着讲了一个仆人的比喻,强调我们在服侍神时的正确态度。他说,一个仆人完成了主人的吩咐,不会期待主人对他说:“你坐下吃饭吧。”相反,主人会命令他继续服侍,直到所有的工作都完成(7-9节)。
耶稣的结论是:“这样,你们作完了一切所吩咐的,只当说:‘我们是无用的仆人,所做的本是我们应分做的。’”(10节) 这句话提醒我们,服侍神不是一种讨赏的行为,而是理所当然的回应。我们今天是否在事奉中仍存有“功劳主义”?是否期待神因我们的服侍而“奖励”我们?真正的顺服是无条件的,就像基督完全顺服天父的旨意一样。
五、感恩—回应神的恩典(11-19节)
最后,耶稣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,医治了十个长大麻风的人(11-14节)。这十个人在得到医治前,需要顺服耶稣的命令,去找祭司检查(14节)。他们都得到了医治,但只有一个撒玛利亚人回来感谢耶稣(15-16节)。
耶稣感叹道:“洁净了的不是有十个人吗?那九个在哪里呢?”(17节) 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现实——许多人在得到神的恩典后,并不会回头感谢神。
感恩的心是一种属灵的标志,而那个撒玛利亚人因感恩而得着更深的祝福。耶稣对他说:“起来走吧!你的信救了你了。”(19节) 这意味着,他不仅得了身体的医治,更得着了灵魂的拯救。
我们是否常常记得感恩?在困难时,我们迫切向神呼求,但当祷告蒙应允后,我们是否立刻归荣耀给神?感恩的心能让我们更加亲近神,也使我们的信仰更加稳固。
这段经文给了我们极大的提醒和挑战:
• 我们要警醒,不要成为他人的绊脚石;
• 我们要饶恕,像神饶恕我们一样;
• 我们要凭信心生活,即使信心微小,也要倚靠神的能力;
• 我们要谦卑顺服,以仆人的心志服侍神;
• 我们要感恩,不只是在蒙福时,更要在每一天都感恩。
愿主帮助我们在每日的生活中操练这四种品格,成为合神心意的门徒!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