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经日课第62天: :警醒预备,活在神国的真实中
当我们阅读 路加福音 17:20-37 时,不禁要问自己:我真正活在神的国度里了吗?我是否警醒预备,等候主的再来? 耶稣在这里教导了两个极其重要的真理——神的国已经临到,但祂的再来尚未完全实现。这意味着,我们作为信徒,必须活在神国的现实中,同时警醒等候祂的最终降临。
神的国:现在已临到,但仍未完全显明
法利赛人问耶稣,神的国何时来到。他们期待的是一个政治性的弥赛亚国度,但耶稣却告诉他们:“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(或‘中间’)。” 这里的意思并不是指每个人心里都自动有神的国,而是指耶稣自己就是神国的君王,祂的到来就代表神国的临在。因此,凡是接受耶稣基督为主的人,就已经进入了神的国,神的统治就在他们的生命里。
然而,我们仍然活在一个充满罪恶的世界,神的国虽已临到,却尚未完全成全。我们活在这个“已经”(already)和“尚未”(not yet)之间的张力中——我们已经属于神国,但仍然等待祂完全的显现。因此,我们的生命不能像世人一样活得毫无目标,而应当在现今的世代中,活出神国的子民应有的样式。
反思:
• 我是否真正承认神在我生命中的主权,还是仍然活在自己的意志中?
• 我的生活方式是否反映出神国的价值,还是仍然受世界的吸引?
人子的再来:突如其来,无法预料
在接下来的话语中,耶稣将注意力从神国的内在本质转向祂再来的外在显现。祂强调,人子的再来就像闪电从天边照到天边一样,不会隐藏,也不会让人误认。同时,祂警告门徒,不要被那些声称“基督在那里”“基督在这里”的人所迷惑,因为祂的再来是公开的、无法错过的。
耶稣用了挪亚和罗得的日子来比喻祂再来的情境。当时的人们照常过日子,吃喝嫁娶、买卖建造,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审判即将临到。直到洪水来了,直到火与硫磺降下,他们才惊觉已经太迟。今天的世界何尝不是如此?人们仍然醉心于今世的繁华,追求金钱、地位、享乐,却对永恒的事漠不关心。甚至许多基督徒也容易落入这样的状态,对主的再来毫无期待,活得与世人无异。
反思:
• 我是不是真的在等候主的再来,还是仅仅把信仰当作生活的一部分,而不是全部?
• 我是不是像挪亚一样,在末后的世代中仍然敬畏神、忠心建造方舟?
• 我是不是像罗得的妻子一样,心仍然留恋世界,以至于在危急时刻无法顺服神的带领?
审判与拯救:分别属神之人
耶稣在这里也强调,祂的再来将带来分别。就像洪水时期只有挪亚一家被拯救,所多玛城中只有罗得一家被救出一样,主的再来会使两个人在一张床上,一个被取去,一个撇下;两个人一起推磨,一个被取去,一个撇下。这是一个极其严肃的提醒——即使我们与世界的人生活在一起,我们的最终结局却可能截然不同。
那么,什么样的人会被取去,什么样的人会被撇下?
关键在于他们是否真正属于神。那些真正属神的人,在世上已经活在神的国度里,他们的生命已经被神掌管,因此当主来时,他们不会惊慌,而是预备好迎接祂的国度。但那些名义上的信徒,若他们的心仍然留恋世界,不愿意为主舍弃自己,他们就会像罗得的妻子一样,在最后关头失去永恒的福分。
反思:
• 如果主今天再来,我会被取去,还是被撇下?
• 我是否正在预备自己,活出一个配得主国度的生命?
• 我是否舍弃今生的短暂利益,去换取那永恒的生命?
警醒预备:不要爱世界
耶稣特别提醒我们要“回想罗得的妻子”(17:32)。罗得的妻子被天使拯救出所多玛,但她的心仍然留在那座充满罪恶的城市。因此,她回头一看,结果成了盐柱。她象征着那些看似跟随神,却仍然被世界吸引、舍不得离开的心态。
今天,我们也必须面对这个现实的挑战。我们真的愿意舍弃世界,为主而活吗? 还是我们心里仍然牵挂着世俗的享受,不愿意彻底委身?耶稣说:“凡想要保全生命的,必丧掉生命;凡丧掉生命的,必救活生命”(17:33)。意思是,若我们为了今生的安稳和享乐而放弃对神的忠诚,那么我们会在永恒中失去一切。但若我们愿意为主牺牲,为祂活出圣洁的生命,那么我们将在永恒里得着真正的生命。
反思:
• 我的心是不是像罗得的妻子那样,仍然眷恋这个世界?
• 我是否愿意舍弃世界,为主而活,随时预备好迎接祂的再来?
• 如果今天就是主来的日子,我是否能坦然面对祂?
耶稣的话语提醒我们,神的国已经在我们心里,但主的再来仍在未来。这意味着,我们不应只是被动地等待,而应当在现今的生活中活出神国的价值,时时警醒预备,以迎接主的再来。愿我们不被世俗的事物蒙蔽,不像挪亚时代的人那样沉迷于日常琐事,而是警醒、等候、忠心事奉,活在神的国度里。
愿主帮助我们,赐我们一颗警醒的心,使我们在每一天的生活中,都能预备自己,迎接那荣耀的日子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