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暴制暴?·研经日课第74天
阅读经文:创世纪34章
问题思考:
1、在这个悲惨的故事中﹐谁显得比较可敬,是示剑和他的父亲还是雅各的儿子们?这种表现与彼前2:12﹔4:15-18所说的是何等相反!参林前10:12。
2、有什么证据表明雅各将一切的事都交给他的儿子们全权处置,而自己不再以家长的地位来采取行动呢?当他最后终於斥责他们时﹐他最关心的是什么事?是什么使他采取不同的思路、言说或行动呢?
默想:
一
在创世记34章中,示剑玷污雅各的女儿底拿,随后示剑的父亲哈抹提议两族通婚、合并产业,雅各的儿子们则用诡计假意同意,要求全城男子行割礼,趁其虚弱时屠杀、掳掠全城。从经文和圣经整体的伦理教导来看,双方都不可敬,但雅各儿子们的暴力与欺骗更为恶劣。
1、示剑父子的行为:
示剑的罪行是强暴底拿(34:2),但随后他表现出某种“爱慕”(34:3-4),试图用合法婚姻弥补过错。哈抹的提议虽看似和平(34:8-10),实则是为了经济利益(“这地都在你们面前,可以居住做买卖”),且未真正悔改或尊重雅各家族的信仰。他们的动机混杂自私与妥协,不符合公义(参彼前2:12“在外邦人中品行端正”)。
2、雅各儿子们的回应:
他们用谎言和残忍的报复(34:13-29),不仅惩罚示剑,还牵连全城无辜者,违背了“不可为恶所胜,反要以善胜恶”(罗12:21)的原则。彼得前书4:15-18明确警告“不要因杀人、作恶受累”,而他们正是以恶报恶,甚至滥用割礼(神圣的约记号)作为工具,亵渎了神的圣约(参林前10:12“自以为站得稳的要谨慎,免得跌倒”)。
3、结论:
双方都陷入罪中,但雅各儿子们的暴行更严重。他们以“为妹妹伸冤”为名,实则是维护家族荣誉的私刑(参创34:31),与神公义的方式背道而驰(参箴20:22“你不要说,我要以恶报恶”)。相比之下,示剑父子至少试图通过协商解决问题(尽管动机不纯),但雅各的儿子们毫无怜悯,滥杀无辜,显明他们灵性的堕落。
二
1、雅各交出权力的证据:
当底拿被辱,雅各的反应是沉默(34:5),直到儿子们归来才表态(34:6-7)。谈判过程中,雅各没有直接与哈抹、示剑对话,而是儿子们主导一切(34:13-17)。雅各甚至未参与屠杀计划的商议(34:25-29),显明他已失去对家族的控制权,可能因年老或灵性软弱(对比他过去积极争取祝福的姿态)。
2、雅各斥责的焦点:
雅各最后斥责儿子们:“你们连累我,使我在这地的居民中……有了臭名。我的人丁稀少,他们必聚集来击杀我,我和全家的人都必灭绝”(34:30)。他最关心的是家族的生存与声誉,而非道德或属灵原则。这与亚伯拉罕、以撒谨慎处理与外族关系的做法(创12:10-20; 26:1-11)形成对比,显明雅各此时更在意现实的安危,而非神的应许(创28:13-15)。
3、雅各态度转变的原因:
直接触发点是屠杀带来的生存危机:迦南人可能报复(34:30)。但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雅各意识到儿子们的行动违背了神的保护(他曾经历神在伯特利的应许,创28:15),也暴露了他作为领袖的失败——未能教导儿女敬畏神,反而纵容暴力(参何西阿书12:2-4责备雅各的诡诈)。然而,雅各的斥责仍停留在功利层面,未触及罪的核心,显明他尚未完全转向属灵的成熟(对比创35:1-5他后来带领家族洁净偶像)。
这段经文提醒我们:罪的连锁反应(强暴→欺骗→屠杀)如何摧毁人与神、人与人的关系,唯有回转归向神,才能脱离“自以为义”的陷阱,活出真正的公义与怜悯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