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实的上帝·研经日课第88天
阅读经文:创世纪50章
问题思考:
1、比较50:1-13和28:13-15﹐反思上帝的信实﹐即使在雅各自己的一生中﹐也如何得到应验。参诗146:5﹐6。
2、约瑟的兄弟为何迟迟於难以接受约瑟的原谅﹖约瑟的反应为何﹖我们是否也曾如此使上帝伤心﹖
3、从雅各到埃及﹐和约瑟的死之间﹐有多长时间﹖这些年间发生什么事?请看 v、22,23﹔出 1:7。这些如何使约瑟的信心更加显著?参来 11:22。
思考默想:
一
创28:13-15:神在雅各逃亡时向他显现,应许:“我要将你现在所躺之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……我必与你同在,无论你往哪里去,我必领你归回这地。”
创50:1-13:雅各临终要求葬在迦南(麦比拉洞,即亚伯拉罕所买的坟地),约瑟与兄弟们遵其遗愿,隆重护送遗体回迦南安葬。
上帝信实的显明
1、归回应许之地的象征:
雅各虽死在埃及,但葬于迦南,预表神必带以色列民归回应许之地。
2、同在的应验:
神应许“我必与你同在”(创28:15),雅各一生经历流离、欺骗、丧子之痛,却始终蒙保守,最终家族在埃及壮大。
3、诗146:5-6的呼应:
“以雅各的神为帮助、仰望耶和华他神的,这人便为有福……他守诚实,直到永远。”雅各的安葬印证神是守约的神,祂的应许超越生死与地理界限。
信徒当确信,神的应许或许延迟(如雅各等待数十年归回迦南),但永不落空。在不确定中,我们需学习“仰望耶和华的,必不至羞愧”(诗25:3)。
二
兄弟的恐惧与挣扎
1、内疚与怀疑:
雅各死后,兄弟们担心约瑟“怀恨我们,照我们从前的恶待他报复”(创50:15)。他们的恐惧源于:
罪疚未彻底处理:虽被约瑟饶恕(创45章),但未正式认罪(直到创50:17-18);
人性对恩典的不安:难以理解无条件的赦免(参路15:28-32“大儿子”的心态)。
2、误解神的旨意:
他们以为约瑟的饶恕仅出于对雅各的尊重,而非真诚和解。
约瑟的回应
1、重申赦免的根基:
“不要害怕,我岂能代替神呢?”(创50:19)——指出饶恕是顺服神的权柄,因神已将恶行转化为拯救(50:20)。
2、以恩慈坚固关系:
“我要养活你们和你们的妇人孩子”(创50:21),以行动证明赦免的真实,消除兄弟的疑虑。
反思:
1、怀疑神的赦免: 如同兄弟难以接受约瑟的饶恕,我也常因过去的罪自责,忽视“东离西有多远,祂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”。
2、以行为赚取恩典: 总是 试图以“好行为”弥补过犯,而非安息在基督已完成的救恩中。
效法约瑟的宽恕,学习“彼此包容,彼此饶恕”;同时牢记神的恩典远超人的过犯,当以信心接受祂完全的赦免。
三
时间跨度与关键事件
1、雅各在埃及的17年(创47:28):
雅各130岁下埃及(创47:9),147岁去世(创47:28),约瑟此时约56岁(约瑟30岁任宰相,经历7丰年+2饥荒年=39岁,雅各抵达后同住17年)。
2、约瑟去世时的110岁(创50:22):
雅各死后,约瑟又活了54年,见证家族在歌珊地生养众多(出1:7“以色列人生养众多,并且繁茂,极其强盛”)。
3、历史背景:
约瑟晚年预见以色列人将受欺压(创50:24“神必看顾你们,领你们出这地”);
出埃及时,以色列人已从70人增长至约200万(民1:46)。
约瑟信心的彰显(来11:22)
1、临终信心的行动:
约瑟要求将骸骨带回迦南(创50:25),表明他坚信神的应许——尽管自己未亲眼看见出埃及,却“因着信,指著将来的事”(来11:22)。
2、在繁荣中持守盼望:
约瑟在埃及权倾一时,却未将歌珊视为永恒家园,反视自己为“寄居者”(来11:13-16),定睛于神的应许之地。
超越眼前环境:即使在舒适中(如以色列人在埃及的繁荣),仍要警觉世俗化的危险;
如约瑟吩咐后代保存骸骨,我们当将“更美的家乡”的盼望传递给下一代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