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入耶路撒冷·研经日课第90天
阅读经文:路加福音19:29-46
问题思考:
1、29-40节。耶稣这次公开进入耶路撒冷的用意何在?比较亚9:9。祂要借此教导人认识到祂要作什么性质的王?请对照启19:11。
2、41-46节。是什么使耶稣为耶路撒冷哀哭并动怒?这些经节如何表明爱并不排除定罪(审判)呢?
思考默想:
一
1、公开宣告弥赛亚身份:
耶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,刻意应验了《撒迦利亚书》9:9的预言:“看哪,你的王来到你这里!他是公义的,并且施行拯救,谦谦和和地骑着驴,就是骑着驴的驹子。”这一行动是公开宣告自己弥赛亚的身份,但并非以犹太人所期待的军事领袖姿态,而是以谦卑、和平的方式。祂的王权不是通过武力征服建立的,而是通过牺牲与服事。
2、属灵国度的彰显:
耶稣的王权本质是属灵的,旨在建立“神的国”。群众欢呼“奉主名来的王是应当称颂的”,却误解了祂国度的性质。相比之下,《启示录》19:11描绘的耶稣再临时是骑着白马、带着审判权柄的得胜者,与初次降临的谦和形成对比。耶稣首次到来是为救赎,第二次则是要终结罪恶,显明祂既是救主也是审判者。
二
1、哀哭的根源:拒绝救恩的悲剧
耶稣为耶路撒冷哀哭,是因百姓“不知道眷顾你的时候”——即拒绝神的救恩。祂预见了圣殿被毁和百姓因刚硬而遭受的灾难,显明祂对罪人命运的深切悲悯。
2、洁净圣殿:爱中的公义行动
耶稣赶出殿里的商人,谴责他们将祷告的殿变为“贼窝”,这是对宗教腐败的审判。祂的愤怒源于对神圣洁的维护和对百姓属灵光景的关切。正如《希伯来书》12:6所言,“主所爱的,祂必管教”,爱不纵容罪恶,而是以审判呼唤悔改。
3、爱与审判的不可分割性
神的爱与公义一体两面:祂因爱而容忍,也因爱必须审判罪恶。耶稣的哀哭与行动表明,审判不是爱的对立面,而是爱在公义中的表达——为要使人归正,恢复与神的关系。
总结
耶稣进入耶路撒冷揭示了祂作为谦和救主的弥赛亚使命,而祂的哀哭与审判则显明:真正的爱不回避罪恶的后果,而是以公义导向悔改。祂的国度超越政治,直指人心;祂的审判源于痛惜,为要唤醒迷失者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