耶稣拒绝自证名场面·研经日课第91天
阅读经文:路加福音 19:47-20:26
问题思考:
- 请注意这段经文中敌对和阴谋的气氛。在这个情况下,20:9-18的比喻有什么用意?它所指的是谁?对耶稣的身分又有什么暗示?
- 20:19-26。为什么耶稣的回答为什么这样有功效呢?试将25节的两个原则应用到你自己的处境中。
- 20:1-8。耶稣为何以问来答问呢?祂是否看重他们的质问?如果是,祂为何拒绝告诉他们原来问题的答案?
思考默想:
一
背景与用意:
在耶稣与宗教领袖(祭司长、文士、长老)的激烈对峙中,他们质疑耶稣的权柄,试图抓住祂的把柄。耶稣以“凶恶园户的比喻”回应,揭露宗教领袖的悖逆与敌意,并宣告神国将转向外邦人。
所指对象:
葡萄园:象征神的子民(以色列),正如旧约常用葡萄园比喻以色列。
园户:指宗教领袖,他们受托管理神的百姓,却滥用权柄、拒绝神的使者(先知)。
仆人:象征旧约先知,多次被以色列人逼迫杀害。
儿子:直接指向耶稣自己,祂是神差遣的最后一位使者,却被宗教领袖弃绝并杀害。
对耶稣身份的暗示:
耶稣是神的“爱子”,远超先知的地位,直指祂的弥赛亚身份与神子的独特性。
引用诗篇118:22的“匠人所弃的石头”,预言祂虽被犹太领袖弃绝,却要成为救恩的房角石,暗示祂的复活与救赎计划的终极成就。
比喻结尾的审判表明,耶稣的权柄来自神,拒绝祂的人将面临神的审判,而外邦人将被纳入神的国。
二
回答为何有效:
耶稣面对“纳税给凯撒是否合法”的陷阱问题时,以“凯撒的物归给凯撒,神的物归给神”巧妙化解:
- 超越二元对立:祂拒绝陷入“反罗马”或“背神”的极端选择,指出信徒需同时履行对政权与神的责任,但两者有不同范畴。
- 揭露虚伪:提问者手持印有凯撒像的银币,已默认罗马政权的经济体系,耶稣借此显明他们并非真心关注信仰原则,而是出于恶意。
- 确立优先次序:虽未否定纳税义务,但强调终极忠诚归于神,暗示凯撒的权柄有限,而神的权柄涵盖一切。
25节的应用原则:
- 履行社会责任:基督徒需遵守法律、纳税、参与公共事务(如环保、公益),但不可让世俗价值取代信仰核心。
- 持守属天忠诚:在文化冲突中(如职场伦理、社会议题),优先顺服神的真理,例如拒绝谎言、维护公义、爱邻舍等。
三
耶稣为何反问:
宗教领袖质问耶稣“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”,耶稣却反问“约翰的洗礼是从天上还是从人间来的”,原因在于:
- 揭露伪善:他们并非寻求真理,而是企图制造控告耶稣的把柄。耶稣的反问暴露他们拒绝约翰的悔改信息,显明其心硬。
- 权柄同源:若他们承认约翰的权柄来自神,就必须承认耶稣的权柄更大;若否认,则会触怒百姓。耶稣借此表明自己的权柄与约翰同源,且更超越。
- 引导反思:耶稣不回答“无权柄者”的问题,却迫使对手直面自己的矛盾,启发听众思考神国权柄的本质。
耶稣是否看重他们的质问:
表面轻看:耶稣识破他们的恶意,拒绝提供答案,因他们不配得真理。
深层看重:祂以反问引导他们(和听众)反思权柄的根源,指向神的主权与自己的弥赛亚使命。
拒绝直接回答的原因:
- 时机未到:耶稣的权柄将在复活中完全显明,此时直接宣告会加速冲突,偏离救赎计划。
- 心志检验:答案已隐含在祂的事工中(医病、赦罪、教导),但领袖们故意闭眼不看。
上一篇 再入耶路撒冷·研经日课第90天
复活·研经日课第92天 下一篇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