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经日课第97天
阅读经文:路加福音22:31-46
问题思考:
1、31-34节。试比较彼得虚渺的自信和耶稣对祂自己的危险的认识。我们从这件事可以学到什么?有什么办法才能避免类似的失败呢?
2、39-46节。耶稣为何对十字架感到畏怯?单是因为身体的疼痛吗?这件事关於耶稣基督自己和祂的死亡,对於我们有什么教训?试想一想你在这极度的痛苦上,所应分担的责任。
3、从这段经文中,你对耶稣基督门徒的素质,有什么整体的印象?这对你来说,会是一种激励吗?
思考默想:
一
彼得宣称自己愿与耶稣同死,但他的信心建立在对自身力量的依赖上。这种自信是“虚渺”的,因为它未经试炼,也未扎根于对神旨意的顺服,最终导致他在压力下三次否认耶稣。
耶稣明确知道自己将面对十字架的苦难,甚至预言彼得的失败。祂的清醒源于对父神旨意的完全接纳。
教训与应对方法:
1、依靠神而非自己:彼得的失败提醒我们,人的血气之勇无法胜过属灵的争战。真正的信心需扎根于神的应许和代求。
2、警醒祷告:耶稣在客西马尼园教导门徒“要祷告,免得入了迷惑”,祷告是抵御软弱的关键。
3、接受自己的有限:承认自己的不足,像耶稣一样将主权交托给神,而非固执于自我意志。
二
耶稣的畏怯不仅因身体的苦难,更是因祂要承担全人类的罪孽,经历与父神暂时隔绝的灵性黑暗。祂的汗如血滴显明祂完全的人性,也表明祂对救赎使命的深刻投入。
对信徒的教训:
顺服胜过感受:耶稣的祷告“不要成就我的意思,只要成就你的意思”是顺服的典范。信徒的使命可能伴随痛苦,但神旨意的成全高于个人意愿。
分担责任的意义:耶稣的受苦是为救赎我们的罪,因此我们的责任是:
认罪与感恩:承认自己的罪是祂受苦的原因,并活出悔改的生命。
效法祂的顺服:在“客西马尼时刻”(如艰难抉择或牺牲)中,选择信靠神的智慧而非逃避。
参与祂的苦难:如保罗所说,为基督的身体(教会)“补满患难的缺欠”(西1:24)。
三
门徒在危机中暴露出人性的局限:彼得的自夸、其他门徒的沉睡、后来的四散逃离。
但耶稣并未因此否定他们的价值,反而以忍耐和恩典重建他们(如复活后对彼得的三次问询)。
对今日信徒的激励:
恩典中的成长:门徒的失败显明神的救赎不依赖人的完美,而是祂的恩典。这激励我们接纳自己的不完全,却不停留在软弱中。
使命的托付:耶稣将“坚固弟兄”的使命交给跌倒过的彼得,表明祂使用破碎的器皿成就大事。
群体的重要性:门徒最终在五旬节后成为同心合意的群体,提醒我们信仰生活需要彼此扶持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