彼得的软弱·研经日课第98天
阅读经文:路加福音22:47-62
问题思考:
1、47-54节。试比较耶稣、祂的门徒,和祂的仇敌的态度(参可14:50)。是什么缘故会有这种差异?41、42、45、46节,各暗示了一个答案吗?
2、54-62节。这段经文如何如何显示彼得的长处和弱点?从33-60节,追溯他失败的阶段。是什么使他悔改的?
思考默想:
一
态度的差异
耶稣:镇定、顺服神的旨意。祂面对出卖和逮捕时没有抵抗,反而医治被门徒砍伤耳朵的人,并质问仇敌为何用暴力对待祂。祂的行动显明对天父计划的完全顺服。
门徒:软弱、混乱。当耶稣被捕时,门徒问“主啊,我们拿刀砍可以吗?”,随后因恐惧而逃跑。他们的反应显出血气的冲动和信心的不足。
仇敌:充满诡计与暴力。犹大用虚伪的亲嘴作为背叛的暗号,宗教领袖则带着武器来抓耶稣,显明他们对真理的敌意和对权力的依赖。
差异的根源
耶稣的顺服:源于祂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。祂选择“不要成就我的意思,只要成就你的意思”,表明祂的意志与天父的合一。
门徒的失败:因未能警醒祷告。耶稣曾提醒他们“要祷告,免得入了迷惑”,但他们因忧愁沉睡,导致面对试探时无力站稳。
仇敌的敌意:源于内心的黑暗与对真理的拒绝。他们拒绝耶稣的光,选择用暴力维护自己的利益。
二
彼得的长处与弱点
长处:对耶稣有真挚的爱与忠诚。他虽跌倒,却曾勇敢宣称“我愿意同你下监、同你受死”,并在被捕时跟随耶稣到祭司的院子。
弱点:自信于肉体(“我永不跌倒”),缺乏属灵的警觉。他三次否认主,显明在压力下对自我能力的过高估计和对环境的妥协。
彼得失败的阶段
阶段一:过度自信,彼得夸口“愿意为主舍命”,却未意识到自己的软弱。
阶段二:肉体行动,拔刀砍人,试图用血气解决问题。
阶段三:远远跟随,在危机中与耶稣保持距离,埋下妥协的种子。
阶段四:三次否认,因惧怕环境压力,逐渐从含糊其辞到彻底否认与耶稣的关系。
悔改的原因
耶稣的预言与怜悯:耶稣早已预言彼得会跌倒,但也为他祷告。当鸡叫时,彼得想起耶稣的话,意识到自己的背叛。
与耶稣目光相遇:耶稣转身注视彼得,这目光不是定罪而是慈爱的提醒,使彼得在羞愧中悔悟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