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经日课第99天
阅读经文:路加福音22:63-23:12
问题思考:
1、你会怎样描述以下的人对耶稣的态度:看守耶稣的人、宗教领袖、彼拉多、希律?他们相当於今天的哪些人?他们能使我们学到什么教训?
2、思考耶稣所要受的苦,以及祂是如何忍受的?请读彼前2:19-23;腓2:5-8。
思考默想:
一
1、看守耶稣的人
态度:他们戏弄、殴打、蒙住耶稣的眼睛,用亵渎的话挑衅祂。表现出对耶稣的轻蔑、暴力和无知的嘲弄。
现代类比:类似那些利用权力或优势欺压弱势群体的人,例如职场霸凌者、网络暴力者,或任何因偏见而伤害他人的人。
教训:警惕自己不要因偏见或权力迷失人性,避免随波逐流参与不公义的行为。耶稣在受辱时的沉默提醒我们,真正的力量在于持守真理与尊严,而非以恶报恶。
2、宗教领袖(祭司长和文士)
态度:他们以“亵渎神”的罪名控告耶稣,却出于嫉妒和维护自身宗教权威的目的。表面维护信仰,实则拒绝真理。
现代类比:某些宗教或社会领袖为维护传统或权力,打压异见者或改革者,甚至利用信仰之名行不义之事。
教训:信仰若沦为权力的工具,便会失去神圣性。耶稣的遭遇提醒我们,真正的敬虔是谦卑寻求神的心意,而非固守形式。
3、彼拉多
态度:他三次声明“我查不出这人有甚么罪”,却因惧怕群众骚乱和失去政治资本,选择妥协,将耶稣交给希律。
现代类比:某些政客或管理者明知真相却为自保而妥协,例如为迎合舆论掩盖不公,或为利益牺牲正义。
教训:彼拉多的怯懦显明“沉默的共谋”之恶。基督徒当在真理上站稳,如彼得所言“顺从神不顺从人”,拒绝为便利牺牲原则。
4、希律
态度:他对耶稣充满好奇,期待看神迹,但因耶稣不回应他的表演欲,便与兵丁一同嘲笑耶稣,以华丽衣服羞辱祂。
现代类比:那些将信仰娱乐化的人,例如只追求“神迹体验”却不愿悔改的信徒,或对真理浅尝辄止的“吃瓜群众”。
教训:信仰不是满足个人欲望的工具。希律的轻浮态度提醒我们,面对基督的救恩,需要以敬畏和真诚的心回应。
二
经文:
彼前2:19-23:耶稣受苦时“不发怨言”,将审判交托公义的神,以无罪之身承担罪恶,为世人立下忍耐与爱的榜样。
腓2:5-8:祂本有神的形象却虚己为仆,顺服至死,显明超越理性的谦卑与顺服。
耶稣的受苦与忍耐:
1、主动的牺牲:祂的受苦不是被迫,而是为成就救恩甘愿选择。
2、沉默中的得胜:面对不实指控和暴力,祂不争辩、不报复,以沉默显明对父神旨意的全然信靠。
3、爱仇敌的实践:即使在十字架上,祂仍为迫害者祷告,彻底活出“爱是恒久忍耐”的真谛。
给我们的功课:
在受冤屈时,效法基督将结果交托神,而非以恶报恶;
以谦卑顺服的态度面对生命中的“降卑”,如职场不公或家庭矛盾;
在苦难中看见永恒的价值——基督的忍耐带来救赎,我们的忍耐也能见证福音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