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督之死·研经日课第102天
阅读经文:路加福音23:44-56
问题思考:
1、这段叙述对耶稣之死的重要性有何暗示?祂的死对在场的各种人有什么影响?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是什么?
2、50-56节。从表面上看,耶稣显然是失败了。在这个时候,约瑟和那些妇女们的行动对我们有什么教训?
思考默想:
一
1、耶稣之死的重要性:
路加福音23:44-56通过几个关键细节暗示了耶稣之死的核心意义:
宇宙性异象(44-45节):黑暗笼罩大地、圣殿幔子裂开,象征神的审判临到,同时幔子的破裂预示耶稣之死打通了人与神之间的道路,救赎的通道向全人类敞开。
耶稣的宣告(46节):祂临终时引用诗篇31:5,将灵魂交托给父神,表明祂的死是自愿的顺服,是救赎计划的完成。
百夫长的认信(47节):外邦军官宣告耶稣为“义人”,暗示耶稣之死的普世性影响——救恩临到万民。
2、对在场者的影响及原因:
群众:他们“捶着胸”归去,可能因目睹超自然现象而意识到自己参与了不义的审判,产生悔恨或敬畏。这种反应源于神迹对良心的震撼,显明人需要为罪悔改。
妇女跟随者:她们始终在场,体现对耶稣的忠诚。路加特别强调妇女的角色,表明她们是耶稣事工的支持者,也是复活见证的预备者。
约瑟:这位公会议员“素常盼望神的国”,冒险安葬耶稣,打破犹太传统,显明耶稣之死唤醒隐藏的门徒,其行动出于对神国度的信靠,超越政治顾虑。
二
1、约瑟的行动(50-53节):
超越身份的勇气:作为犹太公会的成员(可能属少数反对定罪耶稣的人),他公然向彼拉多求取耶稣的身体,冒政治与宗教风险。这教导信徒:身份不应成为顺服神的阻碍,真正的信心需付诸行动。
以尊荣对待“失败者”:按犹太习俗,被钉者通常被丢弃,约瑟却将耶稣安葬于新坟,应验先知预言(以赛亚53:9)。这显明神的计划常在人的“失败”中推进,信徒需以神的眼光看待逆境。
2、妇女的预备(54-56节):
她们在安息日前匆忙预备香料,虽未预料复活,仍按传统尽哀悼之礼。这体现信仰的延续性:即使未见希望,仍忠于当下的责任。
她们遵守律法停止工作,却在静默中等候。这暗示神的救赎常在人的“停顿”中展开,教导信徒在未知中持守敬虔与忍耐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