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常软弱·研经日课第44天
阅读经文:创世纪26章
问题思考:
1.为什么以撒从神那里得了惊人的应许后,会失败得那么惨呢?神再次向他复述那些应许时,他的反应有什么不同呢?
2.我们从争水井的事,以及以撒在敌对或仇视之前的自处之道,可以学到什么功课?比较彼前2:23。
一:以撒的失败与神的应许
经文背景:
创世记26章记载,以撒在饥荒中迁居基拉耳。神向他显现,重申对亚伯拉罕的应许(土地、后裔、赐福),并嘱咐他不要下埃及(26:1-5)。然而,以撒因惧怕当地人杀害他而谎称妻子利百加是妹妹,险些酿成大祸(26:6-11)。后来,以撒耕种土地,蒙神赐福丰收,却因与非利士人争夺水井多次退让,最终得享平安(26:12-33)。
失败的原因:
1.人性的软弱:以撒虽得神应许,却仍被恐惧支配,效仿父亲亚伯拉罕的失败(创20章),试图用谎言自保。这显明他虽信神的应许,但对神的保护缺乏完全的信靠。
2.对神主权的不完全顺服:神明确吩咐他“寄居在这地”(26:3),但以撒可能因饥荒和环境压力而动摇,甚至准备下埃及(未遵行神的吩咐)。
神重申应许后的反应:
当神再次向他显现并重申应许(26:24),以撒的反应显出了成长:
筑坛求告神的名(26:25):表明他更主动地敬拜、倚靠神。
忍耐与退让:在争井事件中,他选择不争竞(26:18-22),最终神为他开路,使敌人主动求和(26:26-31)。
顺服的行动:他留在基拉耳,耕种土地并蒙福(26:12),显明他对神话语的坚定信靠。
二:争水井的功课与彼前2:23的关联
以撒的退让之道:
1.不争竞的智慧:非利士人三次抢夺以撒所挖的水井(“埃色”“西提拿”“利河伯”),他选择退让,继续寻找新井,直到得着无人争竞的“宽阔之地”(26:22)。这显明他信靠神的供应,不靠武力争夺。
2.以和平化解仇恨:当亚比米勒主动求和时,以撒不计前嫌,设宴立约(26:26-31)。他的宽容使敌对者承认“耶和华与你同在”(26:28),成为神的见证。
对比彼前2:23:
彼得前书2:23强调基督在受苦时“不发恶语,不说威吓的话,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的主”。以撒的忍耐与基督的榜样相似:
不报复:以撒未以暴力回应抢夺,而是交托给神(参诗37:5-7)。
以善胜恶:他的退让显明对神主权的信靠,最终使敌人羞愧,荣耀神的名(参罗12:17-21)。
学习的功课:
1.信靠神的供应:冲突中不必紧抓眼前的利益,神必在祂的时间开路。
2.活出和平的见证:忍耐与宽容能化解仇恨,使人归荣耀给神。
3.效法基督的谦卑:信徒的“不争”不是懦弱,而是对神公义审判的信心(参林前6:7)。
总结
以撒的经历提醒我们:
信心需经试炼:即使蒙应许的人也会软弱,但神的信实始终坚固祂的儿女。
退让是属灵的得胜:在冲突中选择交托与和平,正是彰显神国价值观的契机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