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门徒的代价·研经日课第57天
阅读经文:路加福音14:25-35
问题思考:
1、耶稣作此严厉教导的原因(25节)是什么?根据26-27节,作门徒包含了什么?这个教导是否仅适用于当时,还是至今仍适用?
2、28-35节中,我们如何提防灵性的破口和失败?
默想:
一
(1)耶稣严厉教导的原因(25节)
背景:
当时有“极多的人”跟随耶稣(25节),但群众中许多人可能是出于好奇、凑热闹,或期待政治性的弥赛亚,而非真正委身于神的国。
目的:
耶稣以严厉的教导筛选真实的门徒,揭露跟随祂的本质不是盲从,而是彻底的生命抉择。祂要人清醒地计算代价,避免肤浅的信仰(参28-33节)。
(2)作门徒的代价(26-27节)
“恨”家人与自己的生命(26节):
这里的“恨”并非情感上的憎恶,而是指优先次序的绝对颠覆——爱耶稣胜过一切(参马太福音10:37)。在犹太文化中,“恨”是相对性用语,意为“选择不跟从”或“将某人置于次要地位”。作门徒要求以基督为生命的中心,甚至愿为祂舍弃最亲密的关系。
“背十字架”(27节):
十字架是罗马处决重刑犯的工具,象征羞辱与死亡。背十字架意味着全然顺服神的旨意,接受舍己、受苦甚至殉道的可能性(参路加福音9:23)。
(3)教导的适用性:过去与今日
永恒性原则:
耶稣的要求并非针对特定时代,而是门徒身份的普世标准。祂强调的“绝对的委身”是信仰的核心,古今皆然。
今日应用:
当代信徒同样面临“优先次序”的挑战(如家庭、事业、自我欲望与信仰的冲突),需不断选择以基督为至宝(腓立比书3:8),并在世俗文化中活出舍己的见证。
二
耶稣用三个比喻(盖楼、打仗、盐)警告灵性失败的危机,并提出应对之道:
(1)计算代价(28-32节)
盖楼的比喻(28-30节):
盖楼前需计算成本,否则半途而废会被人嘲笑。属灵生命若没有深思熟虑的委身,容易在试炼中崩塌(如初信的热心消退后放弃信仰)。
打仗的比喻(31-32节):
打仗前需评估胜算,若力不能敌则选择求和。信徒需认清自己与世界、肉体的争战是一场持久战,必须倚靠神的恩典而非血气之力(以弗所书6:10-12)。
应用:
预先的决心:信仰不是一时冲动,而是清醒的抉择,需每日重新委身。
倚靠神而非自己:承认自己的软弱,寻求神的帮助(哥林多后书12:9)。
(2)保持“盐味”(34-35节)
盐的失味:
当时的盐多从死海提取,含杂质,可能因潮解失去咸味。信徒若与世界同化,失去分别为圣的生命(如妥协真理、失去爱心),便如“失味的盐”,失去存在的价值。
结局:
失味的盐“无用,只好丢在外面”,象征失去见证的基督徒虽仍得救(林前3:15),却无法活出神国的影响力。
应用:
持守本质:通过祷告、读经、群体生活保持与基督的连接(约翰福音15:5)。
实践使命:以真理和爱心影响世界,作“世上的光”(马太福音5:13-16)。
总结与反思
1、 作门徒的本质:
耶稣呼召的并非“粉丝”,而是全然委身的跟随者。祂要求我们将祂置于生命首位,并预备为祂付上一切代价。
2、 灵性持守的智慧:
信仰需清醒的计算代价、持续的倚靠神,并活出盐的见证——在世俗洪流中坚守圣洁与爱心。
今日挑战:
我是否在家庭、事业、自我规划中将基督放在首位?
我的信仰是“三分钟热度”,还是每日重新背起十字架的生命?
我的生活是否如“盐”调和世界,还是已被世俗同化?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