效法基督舍己·研经日课第96天
阅读经文:路加福音22:14-30
默想经文:又拿起饼来,祝谢了,就擘开,递给他们,说:“这是我的身体,为你们舍的,你们也应当如此行,为的是记念我。”(22:19)
在最后的晚餐中,耶稣拿起饼,祝谢后擘开。这个动作看似平凡,却蕴含着惊天动地的意义。饼的“擘开”是祂身体的预表——祂即将在十字架上为罪人破碎。祂说:“这是我的身体,为你们舍的。” “舍”(希腊文διδόμενον)一词不仅是“给予”,更指向彻底的牺牲。耶稣的生命不是被动被夺去,而是主动为爱倾倒。祂的破碎,是为了将完整的生命赐给破碎的人。
今天,当我们领受圣餐的饼,是否意识到这饼的重量?每一口都提醒我们:神的爱不是抽象的理论,而是以血肉之躯承载的代价。我们蒙召“如此行”,不是重复仪式,而是效法祂的舍己——在家庭、职场、教会中,甘愿为他人破碎自己的骄傲、利益与舒适。
耶稣吩咐门徒“记念我”,但这份记念绝非对往事的伤感追忆。在圣经中,“记念”(ἀνάμνησιν)是带着行动力的——如同以色列人过逾越节时,通过羔羊的血与无酵饼重新确认自己蒙救赎的身份。每一次领饼,都是对救恩的重新委身:我们是谁?是蒙祂血所赎的人。
然而,耶稣的“记念”更指向一种生命的重塑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1:24补充:“你们每逢吃这饼……是表明主的死,直等到祂来。”圣餐不仅是回顾过去,更是展望未来——我们活在“已然未然”的张力中,直到祂再来。每一次擘饼,都在质问我们:是否活出与这救恩相称的生命?是否在破碎中传递祂的医治?
耶稣将饼递给所有门徒,包括即将否认祂的彼得和出卖祂的犹大。这饼不仅是为个人,更是为群体的合一而舍。保罗说:“我们虽多,仍是一个饼、一个身体,因为我们都是分受这一个饼。”基督的破碎,拆毁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。当我们同领一饼,便是宣告:在祂里面,种族、阶级、恩怨都不再能分裂我们。
然而,门徒在领饼后竟争论谁为大,何等讽刺!这提醒我们:若没有真实的舍己,圣餐只是空洞的仪式。真正的记念,是在教会中放下争竞,在世界上成为仆人,用合一的生命见证那一位“擘开自己”的主。
一块饼若不擘开,只是满足个人的饥饿;但经祝谢、破碎、传递后,它成为救恩的记号。耶稣的呼召,是让我们从“领受者”变为“传递者”——将祂舍己的爱带入家庭、职场和社会。每一次记念祂,都是再次被祂的爱破碎、更新,并在破碎中看见:真正的生命,是为他人而舍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