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经日课第114天
阅读经文:使徒行传1:12-26
问题思考:
1、在这个等待的时期中,门徒做了哪两件事?你能举出一些原因吗?
2、试将犹大(特别是16,17节)和耶稣的弟兄(14节)作一对照。比较约7:5。他们给了你什么警告和鼓励呢?
思考默想:
一
耶稣升天后,门徒回到耶路撒冷的一间楼房(1:12-14),在等候圣灵降临的十天中(五旬节前),他们做了两件事:
1、同心合意地恒切祷告(1:14)
原因:顺服耶稣的命令,耶稣吩咐他们“要在城里等候,直到你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”(路24:49),祷告是等候的方式。 预备心灵,圣灵降临需要群体的合一与洁净的心。 面对未知,门徒尚未完全明白未来的使命,祷告是寻求神的引导和安慰。
2、补选使徒马提亚(1:15-26)
原因:应验圣经,为显明神对十二支派(以色列)的完整见证(参太19:28),需保持十二使徒的数目。 恢复群体完整性,犹大的背叛带来群体的裂痕,补选使徒是医治与更新的行动。 实践权柄,门徒开始行使耶稣赋予的“钥匙的权柄”(太16:19),以祷告和圣经为依据作决定。
二
1、犹大的悲剧(1:16-17, 参约13:18-30)
犹大被称作“作恶的人”(1:18),他本是“列在我们中间”的使徒,却“用他作恶的工价买了一块田”。
彼得引用诗篇指出,犹大的结局是“离弃本位,往自己的地方去了”,显明他主动背离使命。
警告: 虚假的跟随,犹大表面跟随耶稣,内心却贪爱钱财,最终被私欲吞噬。 失去蒙召的位分,他虽有使徒的职分,却因不悔改而失去救恩。 警戒今日信徒,不可将事工、恩赐等同于生命的真实。
2、耶稣弟兄的转变(1:14,对照约7:5)
经文对比:
起初的不信:约翰福音7:5记载耶稣的弟兄(如雅各、犹大)曾讥讽祂,不信祂是弥赛亚。
后来的悔改:使徒行传1:14显示他们与门徒一同祷告,后来雅各更成为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(徒15:13)。
鼓励: 悔改的可能,即使曾软弱怀疑,神仍能扭转生命(如保罗的归正)。 家庭的归信,耶稣的弟兄从“局外人”成为“核心同工”,显明复活的大能改变人心。
神的计划不因人的失败而停滞,但每个人需为自己的选择负责。群体的祷告与顺服,加上个人的悔改与信靠,方能成就神的国!
留言